变矮、驼背?也许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而被称为“寂静的疾病”或“静悄悄的流行病”。
这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随着病情的进展,常常会出现临床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腰酸背痛、身高缩短、腰背弯曲、容易骨折、呼吸困难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危害不仅是骨折,还影响家庭和社会
骨质疏松患者是发生脆性骨折的超高危人群,髋部、腕部、椎体等是脆性骨折的多发部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骨质疏松的患者骨骼非常脆弱,手术内固定难以牢靠固定,骨折愈合慢且强度差。
老年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可诱发多种并发症:肺炎、血栓、褥疮、尿路结石等,严重危害个人身体健康,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经济负担。
6大措施助你预防第一次骨折
由于骨质疏松可以出现多次骨折,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最重要的是预防第一次骨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加强营养,均衡膳食——补充骨骼所需营养
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膳食,注意粮、豆、肉、鱼、菜等适当搭配,并经常更换品种,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并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相等量的奶制品。
充足日照——补充维生素D
建议上午11:00到下午15:00期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min,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抹防晒霜。
规律运动——减少骨量流失
加强运动可减少骨量丢失,增加肌肉强度和动作的协调性,调节骨的生长。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运动,总体钙增加。运动方式包括负重运动和抗阻运动,如太极拳、瑜伽、舞蹈、乒乓球等。
戒烟、酒,少喝饮料——减少钙量流失
酒精会降低细胞对钙和维生素D的摄取,并直接抑制成骨细胞,吸烟会增加雌激素的降解,降低机体活动能力,因此要戒烟戒酒;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易导致钙流失,要少喝。
防跌倒——预防骨折
跌倒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因素,所以要防止跌倒或降低跌倒出现的概率。提倡改善生活方式,尽可能减少意外发生,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合并使用一些增加跌倒倾向的药物。
骨密度检测——了解骨量情况
骨质疏松预防的关键是早诊断,身高变矮、腰背疼痛都是需要就诊的信号;40岁以后做第一次骨密度检测,50岁以后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自己的骨量水平,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骨质疏松风险因素1分钟评估
要想了解自己是否具有骨质疏松症风险,可做一下下面的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1. 父母曾被诊断有骨质疏松症或曾经在轻摔后骨折。
2. 父母中一人有驼背?
3. 实际年龄超过60岁?
4. 是否成年后因为轻摔后发生骨折?
5. 是否经常摔倒(去年超过1次),或因为身体较虚弱担心摔倒?
6. 40岁后的身高是否减少超过3cm?
7. 是否体质量过轻?体质量指数(BMI)小于19kg/m²?
8. 是否曾服用类固醇激素连续超过3个月?
9. 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10. 是否被诊断出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型 糖尿病、克罗恩病或乳糜泻等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
11. 女士回答:是否在45岁或以前停经?
12. 女士回答:除了怀孕、绝经或子宫切除外,是否曾经停经超过12个月?
13. 女士回答:是否在50岁前切除卵巢又没有服用雌/孕激素补充剂?
14. 男士回答:是否出现阳痿、性欲减退或其他雄激素过低的相关症状?
15. 是否经常大量饮酒(每天饮用超过2个单位的乙醇,相当于啤酒500ml、葡萄酒150ml或烈性酒50ml)?
16. 目前有吸烟习惯或经常吸烟?
17. 每天运动量少于30分钟(包括做家务、走路和跑步等)?
18. 是否不能食用乳制品,又没有补充钙剂?
19. 每天从事户外活动时间是否少于10分钟,又没有补充维生素D?
上面19个提问中只要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有需要者到骨科开检查单即可。
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首选的骨密度检查方法。
检查时,患者躺在检查台上,用X线机器来扫描骨头——从而测量骨密度。检查过程大概需要5~10分钟。
专家介绍

王延斌
骨科中心主任兼创伤骨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在三甲医院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擅长脊柱脊髓疾病的诊治,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脊柱骨折、脊柱肿瘤、脊柱侧弯的微创及手术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研究。能熟练开展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置换手术,在骨盆及四肢复杂骨折的处理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熟练开展骨科复杂及高难度手术,手术成功率高。
荣获第二届“羊城好医生”荣誉称号,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