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上去和普通人没有区别,但他们都患有同一种疾病——尿毒症,需要定期到医院“净化血液”,否则生命随时可能结束。《医线故事》第8期,广东祈福医院肾内科副主任陈院讲述血透室老朋友老易的故事。
因尿毒症而不得不透析的中年
老易并不老,49岁的中年男人。他平时在清远规律血液透析,但是每次出现“状况”,都会第一时间从清远赶过来治疗,来的次数多了,科里的医生护士跟他都熟悉了,亲切地喊他“老易”。
我们跟老易的渊源要从两年前说起。2020年,老易在外院确诊慢性肾衰竭,尚处中年的他,并不能完全接受自己得了尿毒症,刚开始一度拒绝透析治疗。当年11月,他由于疲倦乏力,胸闷气促,不能平卧,下肢重度浮肿,从外院转到广东祈福医院肾内科。我们根据他的情况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经充分的宣教及耐心的讲解后,进行右颈深静脉置管并开始血液透析,联合强心、利尿、控制血压、护肾降肌酐等治疗,老易的症状很快得到缓解。“你看看,同意透析了,现在很快,精神上来了,气不喘了,腿脚不肿了,也能‘躺平’了,这多好。”我每次查房就给他做科普宣教,他连连点头。老易家住清远,无法在我们这长期透析,于是出院前,我再度叮嘱他,回到清远一定要记得规律透析。他也很听话,回去后一直跟我保持联系,告诉我他一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我说那很好啊,又叮嘱他各项生活注意事项,等到心脏恢复好些了,再回来做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四度来“报到”,亦医患亦朋友
又过了一个月,我跟他又见面了,他这次是来做内瘘成形术的,他很诚恳地说:“清远的医院也可以做,但我还是想来找您”。因为尿毒症患者维持透析,需要建立长期血管通路;老易此前的右颈深静脉置管,是临时的,在生活中有诸多不便也不美观,不能沾水、必须保持管口干洁,否则有感染风险。而内瘘,作为公认的首选长期血管通路,解决了诸多不便,对日常生活影响很小。老易的内瘘手术很顺利,愈合良好,震颤杂音明显,他愉快地出院回到当地继续透析。他告诉我,内瘘成熟,拔除右颈静脉导管后,“感觉自己除了要定期透析,跟普通人没两样,工作生活都不受影响,心情也好很多。”我由衷为他高兴。
到了去年七八月,由于急性心功能衰竭,疲倦、重度贫血,他再次回来了。我查看了老易的情况,内瘘震颤杂音微弱,老易的内瘘出现了功能不良,影响了透析效果。我们评估了他的内瘘功能后,认为尚有重新开通的可能,于是克服重重困难,给他进行了上肢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术程顺利。他笑言“我这是第三次来报到了。”我安慰他:“内瘘不通,咱就解决通路问题,一个个坎迈过去。”术后,老易又可以正常透析了,各种不适症状随之消失。他继续回家透析,但是几个月后,我又见到他了,这次是当地因内瘘严重狭窄导致无法正常透析。而且他整个人的状态非常差,家人告诉我:“他很信任您,坚决要来找您治疗。”我评估了他的内瘘,主要是吻合口上方狭窄处钙化太严重,经血管通路小组讨论后,决定给他做了内瘘切除重造术,费用经济,复发概率低,术后马上可以进行透析。经过系统治疗,患者状态也很快恢复;用老易的话说,“感觉自己又活回来了。”
"Not live to dialyze,dialyze to live. "("不是为了透析而活着,透析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这是美国肾病学会提出的理念。对于血液透析肾友来说,动静脉内瘘就是生命线,因为各种原因会出现通路闭塞、功能不良,但是不要因此而丧失信心和希望。像老易这样,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与医护人员一起“升级打怪”,总会雨过天晴。我们不断努力,只为帮患者建立更合适的透析通路,保证透析质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尽可能回归社会。
本文指导医生
陈院
科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微信扫码咨询医生
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免疫性肾病专业常务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专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肾脏康复分会理事等;擅长中西医诊治急慢性肾衰竭、原继发肾脏病,中医治疗水肿、蛋白尿、腰痛、夜尿、男女肾虚诸症;擅长透析通路构建及维护,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内瘘PTA术;擅长血液净化技术等。承担及参与省市专科课题5项,发表相关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