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身体上的疼痛是显性的,精神上的痛苦却是隐蔽的。
受疫情冲击而失业的抑郁中年人,一到深夜就忍不住拿刀划伤自己的女孩,总认为单位同事要害自己的“被害妄想症患者”,因人际关系困境而厌学的孩子……在黑暗的世界里,林勇强成为心灵“摆渡人”,用爱与理解一步步引导他们走出阴霾,重回阳光生活。
作为广东祈福医院神志病科(心理科)主任,他还积极探索抗疫“心”招式,推行“医教联合”新主张,引领创办番禺区首个三甲医院心理精神病区,补齐番禺区精神卫生医疗短板。
林勇强日常出诊中
关怀和沟通就是他的武器
身病易治,心病难医。与其他学科不同,心理科疾病难以借助各种医疗检测设备做诊断,不能靠一根导管、一把手术刀解决问题,林勇强认为,人文关怀与良好的沟通技巧就是他最大的武器。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原本志愿当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阴差阳错进入精神心理科,20世纪80年代,这还是非常冷门的临床学科。但林勇强认为:“心理科医生和心血管内科医生都是解‘心’病。”他师从我国现代精神医学奠基人之一伍正谊教授,在老师的影响下,他深谙这个专业的责任感和价值感:要像侦探一样,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从言谈举止、过往经历和疾病发展史等寻找蛛丝马迹,再用科学和人文关怀去解救他。在这个过程中,沟通非常重要,第一要素就是聆听。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成立番禺区首个三甲医院心理病区
探索抗疫“心”招式
2021年,林勇强受邀加盟广东祈福医院。
狂躁、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易复发、难根治,由此引发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但多数综合性医院未设立心理精神疾病病区,精神专科医院则被患者和家属认为是“疯人院”而抗拒就医。为解决这些,林勇强牵头在广东祈福医院开设了神志病科(心理科)病区,成为番禺区首个三甲医院心理病区。科室遵循“生物-心理-社会”的医疗模式,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多种疗法,如今已助众多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患者身心向好。
林勇强在神志病科(心理科)病区查房与患者沟通
近一年来,科室收治的患者中,因受疫情影响而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的人群日益增多,其中有受疫情冲击,无收入、被房贷、车贷、信用卡压得喘不过气的中年失业者;居家防疫上网课,沉迷游戏,与家长矛盾不断的孩子;长期在高风险、高强度负荷下工作,出现急性应激反应的一线医护人员……
针对这些患者,林勇强和团队探索出一套抗疫“心”招式。在理解患者的前提下,除药物治疗外,给予心理危机干预,耐心对待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安抚、镇静,注意情感交流,增强治疗信心,并及早评估自杀、自伤、攻击风险。他特别关注在“三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和居家隔离的急慢性病患者、老年人、青少年、以及各类性格、心理障碍患者。为切实解决他们复诊、取药等难题,林勇强除在互联网医院、好大夫、百度健康等平台提供问诊服务,还带头成立了广东祈福医院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启动心理援助热线020-84518333,免费提供疫情防控心理援助。
阳光少年引路人
推行“医教联合”新主张
“门诊80%以上是儿童青少年,住院病房中90%为青少年,轻则不想上学,重则产生轻生念头。”近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极端案例时有发生,林勇强根据大量案例研究将其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三大类: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矛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真的活不下去了”“我就是想死”……这是孩子们的“告别”吗?不,在林勇强看来,这是他们的“求救”。但单靠医生去救助力量有限,因为来自家庭、校园的矛盾医生无能为力。对此,林勇强提出了“医教联合”的主张,带领科室团队主动“走出去”,与学校共同建立专业检测点,提供筛查、宣教、咨询、答疑服务,对学生、老师、家长进行三方宣教,把青少年心理问题包含的因素都集中起来,共建共识。目前已在祈福新邨内的学校开展多场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开通诊疗-干预-转介绿色通道。
千里援藏援疆
心系患者的精神卫士
除日常出诊,偏远山区精神病患者的就医难问题一直牵扯着林勇强的心。在担任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公共卫生事业科主任期间,他走遍全省各地,一沉到底,手把手教会基层医生掌握精神医学技术,为疑难精神障碍患者送医送药,帮助众多多年不愈的慢性精神障碍患者身心向好。他在国内率先引入先进的精神障碍社区康服技术和治疗技术,创造了广东“精防日”社区精神康复模式,并在全国推广。他还在全省推动精神分裂症长效针剂的使用,帮助患者规律治疗、减少复发、预防肇事肇祸。
林勇强援藏出诊
在林勇强看来,心理科医生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不仅仅是缓解症状,更重要的是助力他们回归生活和社会。加盟广东祈福医院后,他不仅建立起神志病科(心理科)病区,更是长期出门诊,“尽自己的力量,以科学和人文关怀去解救更多心灵偏异的人们。”这既是他选择临床精神心理学的初心,也是他近40年的行医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