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日是第15个世界卒中日,
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医体融合,预防卒中”,
口号为“科学运动,健康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冬季来临,在此脑卒中的高发期,祈福医院神经内科负责人季燕副主任医师带大家认识脑卒中发生的常见症状与预防措施,科学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警惕:9个脑卒中早期发病症状
1、突然出现一侧头面部、手脚麻木的现象;
2、突然走路不稳、感觉头部眩晕;
3、突然视物模糊、出现黑朦;
4、突然说不清楚话、流口水、口角歪斜;
5、突然失语,讲不出话或者听不懂话;
6、突然难以忍受的头痛,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等情况;
7、突然感觉身体无力、活动不灵便;
8、突然昏迷,难以唤醒;
9、突然对近事遗忘。
这些脑卒中症状可能单个出现或多个出现,严重的脑卒中往往紧随其后。因此出现了以上症状不要轻视,一定要立即到达医院进一步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警惕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这些人一定要注意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一名24岁的研究生因意外脑出血(卒中)不幸离世......
10月5日,这名学生出现头疼症状,被同学送到医院后诊断为脑出血。10月7日病情加重,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遗憾的是术前脑疝形成,最终抢救无效,离世。
近年来,年轻人患脑卒中的报道屡见不鲜。季燕强调:“老年人发生卒中的几率会高于年轻人,但现代年轻人久坐不动、熬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缺乏运动等情况很普遍,而这些都是导致脑卒中高发的原因。”有以下情况的人群更应提高警惕:
糖尿病
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干预包括降低血糖、血压,调节血脂和抗血小板治疗。
高血压
无论是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升高,对脑卒中的危险性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关系,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随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升高而升高。
肥胖
体重的变化常与血压的变化有关,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肥胖者,患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而高血压及冠心病又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以认为,肥胖是脑卒中的间接危险因素。
吸烟·酗酒
吸烟与脑梗塞呈剂量-反应关系。鼓励戒烟是减少脑卒中危险的措施之一。无论是急性醉酒还是慢性酒精中毒。对脑卒中是重要危险因素。
心脏病
尤其注意房颤,因为这种颤动可能导致血栓进入大脑。
注意这7招,科学预防脑卒中
虽然脑卒中是一种灾难性的疾病,但也是“可防可治”的疾病。为了阻止悲剧的发生,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控制好危险因素。
1、控制好饮食 平时饮食要少进食蛋黄、猪肝、蟹黄、油炸食品等高胆固醇食物,多吃一些苹果、海带、玉米、绿色蔬菜等食物。
2、适当的锻炼 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改善大脑供血。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心情平和 情绪突然激动,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很容易造成脑血管破裂出现中风。所以平时要开阔心胸,避免情绪起伏太大。
4、戒烟 抽烟会增加血小板聚集,使得血液粘稠度增加,同时也产生脑动脉硬化斑块,堵塞血管。
5、戒酒 大量饮酒可以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脑血栓,同时强烈的血管舒缩也容易出现脑出血。
6、定期检查 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定期检测指标并做好记录。
7、规律服药 切不可以擅自停药。
最后季燕提醒大家,如果脑卒中发作,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按照脑卒中的绿色通道积极抢救治疗,争取发病3小时内的超早期治疗方案,尽早用药治疗。“时间就是大脑”,每耽误一分钟就有近一百九十万神经细胞死亡。
最后季燕教大家迅速识别脑卒中的“120口诀”:

专家介绍
季燕
副主任医师、神经病学硕士
所属科室:神经内科
200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原山东医科大学),曾在南方医科大学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进修学习。主要研究方向是老年性痴呆,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脑血管病、痴呆、脊髓病变、帕金森病、颈椎病、眩晕、周围神经病变及神经心理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