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app.myzaker.com/article/61bac57b1bc8e0805000006b
家里孩子一上学就说肚子痛;总是沉闷,一开口就暴脾气;沉迷手机,遭遇家长责骂就当众摔机;学习成绩下滑,家长责骂,孩子竟然一跳了之 ……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演变成社会事件,让家长们不寒而栗。2020 年,中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 24.6%,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 7.4%。教育部近日明确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本该活力四射的年纪,为何出现 " 群体抑郁 "?又该如何改变现状?
青少年日趋严重的心理问题有三大原因
" 近期来访病人中,门诊 80% 以上是儿童青少年,住院病房中 90% 为青少年。" 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专家,广东祈福医院神志病科(心理科)主任林勇强表示,对于老一辈人来说,上学读书纯属一种享受,压根不会与 " 抑郁 " 扯上关系,更不会为了作业苦恼而舍命离家人。
针对青少年日趋严重的心理问题,林勇强结合丰富临床经验总结出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家庭、学校对孩子期望过高与孩子实际能力之间形成矛盾造成的学业压力;二是与同学关系,校园暴力,侮辱性变相体罚等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三是家庭因素,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是管太严就是放任不管;此外,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等都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异常心理。
举例来说,老一辈人高考都是自己解决,但现在的高考,家长开路、警车护航、工厂停工 …… 家庭、学校、社会都在围着孩子转,无形中反而给孩子造成了压力。而且也灌输了这样一种理念:只要学习好,便是父母老师的掌中宝;反之则是全社会的 " 公敌 "。孩子的心性、兴趣被压制,放松时间完全被 " 兴趣班 "" 辅导班 " 所取代,情感得不到疏通,长此以往,哪个孩子能不出问题?" 这也反映出,我们的教育体制、理念存在一些弊病。" 林勇强表示。
三级联防,有望击破 " 群体抑郁 " 症结
日前,教育部已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范围,在显示问题严重度的同时也看出国家对解决此事的决心和魄力。然而,对于青少年内心 " 难以驯服的黑狗 " 我们该如何去应对?林勇强表示,青少年抑郁的根在教育制度,只有采用一、二、三级综合联防,才能抓住问题的症结。
林勇强表示,教育体制的完善和改进为一级预防。国际上先进的 " 培养快乐的孩子 " 的教育理念是以快乐健康为导向的教育,这对激发孩子的才能天赋是事半功倍的。" 快乐学校 " 培养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除了成绩拔尖,还有其他特长赋能,更多的是普通的学生,一专多长,因而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适应各行各业。我们可以以此为启示,提倡 " 快乐教育 " 理念。研究表明,身心健康带给孩子的将是一辈子的受益。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改变也要循序渐进。所以目前能做的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就是本次教育部提出的 " 抑郁症筛查 " 体检,也就是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则是针对已经患上抑郁症群体的治疗,以及预防复发。
林勇强表示,一二三级是紧密相连的,只有三级联防,才能有效根治青少年心理问题。
专业检治、父母支持是防止问题扩大化的关键
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教育部这一举措是非常关键的。林勇强认为,目前,只有通过筛查进行早检早治,才是有效防止问题青少年严重化的途径。他因而提出了 " 医教联合 " 的主张:" 学校与医院建立专业检测点,医院输出专家到学校帮忙检测筛查,提供宣教、咨询、答疑解惑服务,同时可以对学生、老师、家长进行三方宣教,把青少年心理问题包含的因素都集中起来,共建共识,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青少年如何预防抑郁症问题上,林勇强提出六个具体的对策:
一、认知矫正;
二、身心放松;
三、释放情感;
四、饮食控制;
五、体育锻炼;
六、人际交往。
此外,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依靠。林勇强强调,孩子争吵、暴躁、沉默都只是一个表象,它其实是一种信号和呼救。所以在与孩子相处时,要从 " 家长说 " 变成 " 孩子说 ",家长 " 认真听 "。要让孩子知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的背后永远有父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