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明优从事中医临床40年,对中医经典理论研究颇深,遵循张仲景“病脉症并治”的整体层次辨治原则,擅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如眩晕、胸痹、心悸、咳嗽、气喘、胃病等疾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陈明优对于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心得。
案例:
张女士,53岁,反复鼻塞、咳嗽2年多,严重时伴有气喘,在三甲外院进行了喉镜、胸片、胸部CT等检查,结果无异常,服用了多种中、西药效果不佳。患者初次就诊时,形体偏胖,面色萎黄少华。舌质偏红,边无齿痕;苔薄,中心厚、稍黄腻。脉细濡,左关弦。
陈明优中医接诊后,诊断其病症为气郁上逆、寒邪闭肺之证,治疗以半夏厚朴汤开郁降逆,瓜薤白汤宣通胸阳,加姜辛味射干以利肺。以上方剂服用5剂后,咳嗽明显减少。仍以上方去紫苏梗加白术续服5剂后,咳嗽基本消失,咽喉堵塞和气冲感消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诊时,陈明优给她开了以《外台》茯苓饮易方中演变的半夏厚朴汤,全方打成粉,每次9克,开水煮十分钟。每天3次,服用30天;除此之外,还教会患者呼吸康复操,要求其每天进行呼吸训练,以提高肺的功能,如今患者已恢复良好。
根据上述案例,陈明优针对患者的症状,使用相应的中医方剂,通过水煎内服,来达到祛痰止咳,宣开肺气之功,不仅可以畅通气血,祛除邪毒,还能增强肺部的抵抗力,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从事中医临床40年,对中医经典理论研究颇深,陈明优总结治疗慢性咳嗽应该注意以下3点:
1、慢性咳嗽发病在肺,病因不一定在肺:《内经》记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就如上述案例,黄女士是由于气郁上逆所致咳嗽,因此要以解郁降逆为主。方剂中没用一味止咳药,反而取效快。陈明优建议在咳嗽初起时可以考虑不轻易用止咳之药,尤其是糖浆、膏之类,否则很容易凝痰、滞痰,导致咳嗽转为慢性咳嗽,变成经久难愈。
2、必须辨寒热,对症下药:在咳嗽初起时,肺寒引起的咳远远多于肺热;咳嗽拖长了,基本都虚中夹实,寒热兼备;“夜咳心经火、早咳肺家寒”可以作为简单的判断标准。
3、注意辨别患者体质:咳嗽之人多是痰湿之体,因此咳嗽缓解后一定要“消痰气”。因“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多是健脾化痰两者并举。
肺部养生保健,专家推荐呼吸操
秋天的养生关键是养肺,如何养肺?陈明优的观点是加强肺功能的锻炼,因为肺主气,司呼吸,且“肺为贮痰之器”;因此治本之法是加强肺功能的锻炼。
适逢深秋时节,陈明优与大家分享了一套他自创的呼吸操,以呼吸带动人的肢体动作,达到养生的目标。这套呼吸操的关键在于呼吸带动肢体运动,既不是呼吸配合肢体运动,更不要用肢体运动来主导呼吸。呼吸时以鼻吸气,口呼气;闭气不能勉强;呼吸要讲究细、慢、深、长、均。
中医理论是几千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吸收了传统哲学思维的精华,对很多西医治疗效果不好的慢性疾病都有其独特疗效,有这方面疾病困扰的市民不妨试试中医治疗。
专家介绍

陈明优
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
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曾任三甲中医医院业务院长15年;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从事中医临床40年,对中医经典理论研究颇深,临床遵循张仲景“病脉症并治”的整体层次辨治原则;擅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如眩晕、胸痹、心悸、咳嗽、气喘、胃病、肿瘤等;自创“整体疗法”治疗失眠,对抑郁症等身心疾病治疗有自己的思路和自拟系列方。
出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五、周日全天(2号楼2层)
咨询电话:84518222转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