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pyrb.dayoo.com/pc/html/2020-08/19/content_133362_716730.htm
祈福医院骨专家提醒,双侧股骨头坏死术后不能忽略康复治疗及居家安全
□番禺区融媒体记者 崔智颖 通讯员 祈 福
“没想到医生不仅治疗我的病,还帮我做居家改造,防止跌倒摔伤,太贴心了。”65岁的张阿姨被双侧股骨头坏死和髋关节疼痛折磨了6年,在祈福医院顺利完成手术并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出院后,该院康复科医护人员上门为张阿姨进行居家改造,防止阿姨摔倒跌伤,同时通过ICF全程干预继续在线“监督”,医患同心同力,张阿姨终于告别疼痛。
术后未及时做康复治疗
留下后遗症
张阿姨髋关节疼痛6年,多家医院诊断为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医生建议进行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阿姨担心手术风险,便只进行药物治疗,但情况几乎没有改善。
后来,张阿姨到祈福医院骨科就诊,副院长、骨科中心主任褚晓朝耐心地向张阿姨解释,同期双侧髋关节手术不需要多次麻醉、开刀,相对比分期手术风险较小,不必太担心。终于,张阿姨答应做手术,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得十分成功,术后张阿姨恢复良好,疼痛明显缓解。褚晓朝主任叮嘱她:一定要结合系统康复训练防止后遗症。但临近过年,张阿姨便急着出院回家了。
果不其然,正月过后,张阿姨疼痛复发再度入院,平衡及行走功能也存在障碍,需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病人普遍不重视康复治疗,认为做完手术出院就是完全治愈。”康复科李涛医生解释,术后伤口的愈合、疼痛、肿胀、无力感都需要时间恢复。例如全髋关节手术其实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及时介入康复治疗一般不会留后遗症,但像张阿姨这样年纪大、患病时间跨度长、长期养成不正确运动方式的情况,更需要注重康复训练,否则疼痛难以缓解,肢体功能也无法恢复。
精准康复治疗方案
让患者髋关节不再疼痛
康复科张中平主任表示,下肢功能锻炼是巩固髋关节置换术效果的有效方法。张阿姨入院后,康复科与骨科为她制定了常规康复方案,注重局部功能改善,一方面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另一方面通过髋关节的多项训练提高活动度,同时给予物理因子治疗和推拿、针灸等措施,张阿姨疼痛有所减轻。
但张阿姨由于疼痛年限过长,还需调整方案加强治疗。康复科团队便采用ICF-RS(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评估引导治疗,从局部转向整体功能的改善,侧重患者的身体功能、活动能力和参与度,希望张阿姨能够恢复自如行走和日常活动等。根据ICF-RS评定,张阿姨需在训练髋关节周围肌肉、维持关节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增加平衡及协调和体位转移的训练。
此外,饮食与心理问题也是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一环。由于术后长期卧床,体能消耗少,消化功能也变差。术后不久,张阿姨就出现了肚胀和便秘问题,李涛医生便引导她顺时针推揉肚子,促进肠道蠕动,并告知应选择何种易消化的食物。数日后,张阿姨的消化负担迎刃而解了。
在助行器训练过程中,张阿姨缺乏信心,总担心自己站不起来、走不动路、不小心会摔倒,最初完全不敢独立行走,需要医护人员借力。康复科团队便鼓励她:“每天向前一小步”。张阿姨安心地倚靠医护人员,向前迈一步,医生退后一步,来回几遍后,医生早已大汗淋漓。日复一日,从一步、两步……一米、两米……3周后,张阿姨不再需要医生协助,已能借助U型助行器行走10米。
训练1个月后,张阿姨不仅告别了助行器能独立行走,髋关节也不再疼痛。“张阿姨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配合度高,效果很好。”张中平主任说道。
医生主动上门指导居家改造
帮助患者康复锻炼
临近出院时,康复科团队了解到张阿姨家没有电梯,为防止她跌倒摔伤,团队特意上门帮张阿姨进行居家改造,如增加马桶高度,增设防跌倒扶手。为了张阿姨能够居家锻炼,加强康复效果,还为她制作了1:1比例的阶梯。
“有了这些,老伴再也不用担心我跌倒了。”张阿姨欣慰地说道:“医生还主动要了我的联系方式,提醒定时复查,太贴心了!”回家后,张阿姨和老伴经常发照片和视频向康复科团队“报喜”,分享康复锻炼的进步成果。康复科团队成员则根据张阿姨的动态情况,细心调整她的锻炼计划和饮食结构等。
“张阿姨目前恢复很好,前阵子还发了去广州塔游玩的照片给我们看。”张中平主任表示,“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才是完整的医学链,很多人往往遗忘了最后一环。”ICF康复组合方案灵活性强,不仅住院期间能够有力干预,出院后也能够实施跟踪指导,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