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132个中医及民族医类服务项目纳入省级医保
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优势得天独厚,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岭南人民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喝凉茶、煲靓汤、吃药膳等蕴含中医药元素的生活习俗,早已深植人心。2022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打造引领全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一带一路”的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徐庆锋表示,目前,广东省有三甲中医医院38家,二甲中医医院75家。建成1805家中医馆,基本实现乡镇(社区)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比31.19%,居全国前列。广东有132个中医及民族医类服务项目纳入省级医保诊疗项目目录,遴选169种中医优势住院病种,建立全省统一的中医优势住院病种分值库,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慢性病、医疗康复等中医药服务实现医保报销。
“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上来,结合自身实际,在破解中医药体制机制难题上下功夫,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徐庆锋希望广大医护人员,尤其是正在从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医护人员守正创新、乘势而上,积极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打造湾区中医药特色品牌。
开设名老中医工作室,吸引大批专家坐诊
医院副院长向继云表示,作为省内唯一一家民营中西医结合三甲医院,积极传承和推广中医药服务,以回归经典、追求疗效、传承创新、振兴中医为理念,打造“名科”“名医”“名药”工程,建成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2个,广东省中医名科3个,广州市中医特色专科培育项目3个。
医院同时建设“名老中医”特诊室,特邀名中医周建龙、徐成贺、刘静波等专家坐诊,坚持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精髓, 望闻问切,症候诊脉。医院成立一支制剂研发团队,在20余年临床实践基础上,依托名老中医,注重突出岭南特色,专科专症,开发出一系列极具特色的纯中药制剂。同时严格按照国家高标准,建造了一幢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制剂楼,从设备选用到生产全流程,从饮片选材到配制、检验、包装,每一道程序都认真严谨,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让粤港澳大湾区群众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用上好中药。
“医院还把中医传承工作作为建设要点,成立中医学术文化传承中心,以“师承”的方式传承经验、发展学术,培养了一批杏林春暖德艺双馨的中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