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时年21岁的小孙因全身乏力、反复牙龈出血到广州知名医院就诊,检查发现不明原因脾功能亢进、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需要手术治疗。
由于脾亢会引起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接下来的几年,小孙一直在该院定期复查并积极查找病因,却未有所获。最近的一次复查显示,小孙的血小板减少至30×109/L(正常值100-300×109/L),属于危急值,若低至20×109/L,就会有自发性出血的危险。手术治疗迫在眉睫。
脾脏增大5倍多,随时有大出血风险
然而,正在这时,小孙的妈妈突发急性胆囊炎被送入广东祈福医院,普通外科崔东明主任团队为她实施了微创手术,很快即康复出院。就是这次陪妈妈住院的良好体验,让小孙决定就在祈福医院进行手术。
于是,妈妈出院一个月后,小孙和妈妈再次走进了普通外科,不过这次的患者和陪护调换了。
据了解,正常人的脾脏约手掌般大小,正常情况下检查时无法触及,然而小孙的脾脏已增大至肉眼可见左上腹隆起。CT检查显示,小孙的脾脏肿大已超出了正常人的5倍,还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些曲张的静脉就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出现破裂,导致大出血,引起死亡。
满足患者需要,决定实施高难度腹腔镜手术
崔东明立即组织团队进行了病历讨论,决定切除脾脏,离断贲门周围血管,防止大出血,并取肝组织活检,明确脾亢原因。
然而,传统的开腹手术会在腹部留下20多公分长的伤疤,创伤大恢复慢的同时严重影响美观。主管医生张永祥主治医师反映,小孙今年26岁,未婚,希望能手术不留疤。
脾脏是一个贮存血液的器官,脆弱如“豆腐”。由于脾脏充血肿大,间隙狭窄,手术操作空间非常有限,而且周围侧支循环丰富,还伴有粘连,易误伤胃壁、胰腺等周围器官,加上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下降,凝血功能差,术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大出血,或创面渗血不止,手术风险可想而知。
“即使是开腹行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亦属高难度、高风险的特大手术,腹腔镜下手术难度和风险更大。”崔东明说。但是,考虑到患者的诉求,加上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势,最后大家还是决定实施腹腔镜手术。
将手术做成“艺术”,几乎“零出血”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崔东明带领肖光辉副主任医师、张永祥为小孙进行了手术。他们在小孙的腹部打了5个小孔,最大的孔直径为1厘米,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和高超的技巧,小心翼翼地将脾脏完整游离出来,将其粉碎后从小孔取出,接着将贲门周围曲张的血管离断,取肝组织进行活检,明确了脾亢的原因。手术共用时100分钟,术中几乎“零出血”。术后第三天,复查血常规,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第五天,小孙康复出院。

术后创口一个创可贴即可贴住
术中可见脾脏占据上腹腔
说起这场手术,崔东明表示,手术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极大的胆魄和应急处理能力,将手术做成“艺术”,一直是普通外科团队追求的目标,此手术的成功完成标志着广东祈福医院普通外科的腹腔镜手术又上了一个台阶。
专家介绍

崔东明
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胃癌、肝癌、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普通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腹外疝、甲状腺、乳腺、胃肠、肝胆、胰脾等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腹腔镜精准微创手术,如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甲状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肝脾肿瘤切除术、胰腺肿瘤切除术及肝胆结石微创治疗等。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科研课题多项。

识别二维码预约医生
肖光辉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血管疾病诊疗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静脉血栓分会委员。
从事普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20年。擅长腹腔镜胃肠外科、甲状腺血管外科、肝胆外科和急腹症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技术精良;尤其擅于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胃结直肠恶性肿瘤,能够独立开展腹腔镜胃肠癌的规范性根治术。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厅级科研成果4项、地市级科研成果3项。

识别二维码预约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