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大脑,
时间就是神经。
当药物效果见顶,
当手术无法深入微循环,
该如何为缺血的组织加油?
一起来看看
广东祈福医院神经内科是怎么做的↓
(图源:自己做的)
今年66岁的刘姨(化姓),怎么也没想到,一觉醒来,自己的左眼会突然一片漆黑。家人立刻将她送到广东祈福医院急诊。经过详细检查,她被确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也被称为眼科的“脑梗死”。
转入神经内科后,在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季燕的指导下,阳文浩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李秋琼第一时间给予了动脉溶栓治疗,血管开通后,继续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但几天过去,她的视力恢复进度较慢。进一步的脑血流评估发现,问题不仅出在眼睛,她的眼动脉血流缓慢,颅内还发现了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必须尽快打通血流,给眼睛供上血!”医疗团队当机立断,引入体外反搏治疗。李秋琼医生向家属解释道:“如果说介入手术是疏通了主河道,那末梢的小支流还需要持续的水流冲刷。体外反搏就像给全身血液循环加装了一个辅助泵,能提高血流速度和压力,把氧和营养挤到需要它的微小血管里去。”
于是刘姨每天接受一次体外反搏治疗。治疗到第十天,她忽然感觉到,眼前那一片压得人喘不过气的黑暗,好像透进了一束光,左眼原本消失的视野,渐渐有了光感,也变得稳定起来。
不同于刘姨的急症,潭先生(化姓)的痛苦是持久而缓慢的。半年了,他不仅颈肩痛、腰腿麻,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双脚总像“踩在棉花上”,深一脚浅一脚,走路都心慌。
他的病因复杂,既有椎体压迫的物理因素,也有因循环障碍导致的神经缺血、缺氧问题。医护团队为他制定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方案,包括药物、物理治疗和中药调理。
李秋琼医生解释道:“对于慢性神经损伤,修复神经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解除压迫,二是保证充足的后勤供应。神经得不到足够的血液滋养,修复速度就会极其缓慢,而体外反搏能改善全身微循环。”于是,每天一次的体外反搏成了他雷打不动的康复功课。坚持治疗四天后,不仅颈腰痛显著缓解,脚步重新变得踏实有力。陶先生笑着说:“没想到躺着做按摩,也能治好我的老毛病。”
(体外反博仪器图)
目前,体外反搏已成为广东祈福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眩晕等全身缺血性血管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在急症中:它能作为血管内治疗后的巩固和强化手段,提高脑、眼等关键器官的灌注压,抢救濒临死亡的神经细胞,改善预后。
在慢病中:它能作为康复治疗的基石,通过持续改善全身微循环,为神经修复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能量,有效缓解麻木、疼痛、眩晕等症状。